《杭州创业服务网杨晓2023年11月20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加大培育工作力度,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两个先行”、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制定以下措施。
一、完善梯度培育机制
1.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从孵化培育、梯度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分层筛选建立培育库,逐家进行诊断培育,明确成长路径、支持举措,实现对标提升。建立企业成长评价机制,按照“一企一档”、“一年一评”,发布年度发展报告,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建设厅,各市、县(市、区)政府,以下都需要地方落实不再重复列出)
2.夯实扩大培育基本盘。发挥各类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小微企业园等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着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小微企业。深化升级“小升规”、科技企业“双倍增”培育行动,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活力足、经营效益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自主评价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础。(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建设厅)
3.大力招引发展新增量。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支持各地围绕发展主导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发展新增量。强化重大展会和系列活动招商,承接重大展会溢出效应。鼓励各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专精特新优质企业集聚地开展常态化招商推介活动,谋划招引一批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
4.打造数字化培育平台。依托数字经济、数智经信等系列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和产业数据仓,探索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信息数据共享,打造形成全省一体化工作平台。率先推进湖州等地场景应用试点,条件成熟时面向全省推广。(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
二、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5.支持开展研发攻关。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以上且研发费用年增长20%以上的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常态化征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需求,支持其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竞争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提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度,在细分领域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浙江省税务局)
6.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迭代升级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版,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供需专区,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以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成果先用后转保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支持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纳入浙江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引导企业参与承担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7.促进知识产权赋能增值。深化实施专利导航创新、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基地,为企业开设高价值专利快审优审绿色通道,推动对接专利开放许可、公开实施服务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等服务平台,及时享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和证券化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指导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利奖。鼓励各地对新确定的国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给予奖励。每年新增专精特新板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各100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品及销售收入分别达1000项、1000亿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省财政厅)
8.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产业链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等,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跨区域链式布局产业项目,加强国内外产业合作。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每年开展100场以上“十链百场万企”对接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供应链协作等方面融通协作。迭代升级应用“产业一链通”,支持各地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在县域范围内培育一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
三、推动提质增效发展
9.加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深入实施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项行动,加强对企业检验检测、质量认证、计量标准和品牌创建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认证服务,推动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标准贯标达标。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争创标准创新型企业、标准创新贡献奖。开展质量强企“千百”行动,优化“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品字标”企业培育结构,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牌比例,打造一批浙江制造名企和精品。(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
10.推动数字化赋能转型。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做样学样、牵头总包、标准合同、监理验收”等改革创新举措。加快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培育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优秀数字化解决方案,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打造应用样本,批量化复制推广,建设数字化改造县域样本30个。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积极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11.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各地将腾出的能耗指标,全力保障亩均效益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投资和技改项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建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节水型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等。对位于已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评的合规园区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简化项目环评管理,缩小项目环评范围,对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生产工艺先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少执法检查次数或免于现场检查。(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四、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12.加大采购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政采云制造(精品)馆设置,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产品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入驻,积极宣传并支持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创新政策,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经信厅)
13.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开展“丝路护航”行动,指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和渠道建设,推动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开展境外并购合作,赴境外投资办厂,融入全球供应链。加强国际合作指导,推动在境外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国际化服务。深化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办出特色水平,更好服务区域改革开放新格局。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对参加省级商务重点展会的,按照不高于展位费70%比例进行补助。指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好原产地规则,深化与其他RCEP国家经贸合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贸促会)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4.促进重点产业链融资。按照“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要求,择优推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行动,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针对企业资产轻重不同特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评审方式、流程,拓展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深化以“信用”换“信贷”金融服务模式。鼓励保险机构拓展专精特新企业保险服务,提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产品责任、贸易信用等一揽子风险保障。探索推动“专精特新”园区贷、集合债等金融产品创新。(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
15.助力对接资本市场。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强与上海、深圳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合作对接,紧抓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机遇,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和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支持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试点,高质量建设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板培育,未来5年,新增“专精特新”板培育企业1500家,精准服务上市后备企业300家。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专精特新”母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力度。(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省经信厅、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证监局)
16.完善融资担保增信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调,重点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按照相关规定降低担保费率。支持省担保集团加快“数智浙担”运行,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各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规模。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资本金补充、费用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提质扩面。(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信厅、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
六、强化要素服务保障
17.探索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支持各地以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为重点,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完善要素供给,增强产业集群协作能力,升级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产业园。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项目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各地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规划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和总部。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自有低效工业用地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按照相关规定批准后方可分割转让。(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财政厅)
18.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优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使用,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需求,深入开展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确保国家最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严格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
19.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省海外引才计划等人才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人选申报人才计划,参加职称评审。支持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等重点企业人才申报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优先支持参加职称“直通车”评审,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专项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每年组织力量编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典型案例,组织企业负责人赴国内外知名企业交流学习。(责任单位:省委人才办、省委编办、省人力社保厅、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20.提升企业服务质效。深化“小微你好”专项行动,依托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园等建立中小企业志愿服务服务站点,延伸服务触角、下沉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助企服务专员,点对点做好政策帮享、诉求帮解等服务。鼓励各地通过服务券等形式,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买专业服务,降低转型升级成本。聚焦经信领域核心业务,迭代升级建设“浙企之家”,提升企业培育、惠企政策、诉求办理、浙企课堂等重点应用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了解杭州创业优惠政策、申报各类无偿资助服务,请与杭州创业服务网联系:0571—88868827, 88919609,88107368。